充氣膜結構的發展歷程
充氣膜結構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經過數十年的技術進步和應用拓展,已成為現代建筑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
充氣膜結構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 早期探索:1917年英國人W.Lanchester發明了一種安裝方便快捷、造價經濟合理的屋面結構體系-充氣膜結構。
這是人類最早產生充氣膜結構的構想,但是他并沒有建成此結構。
- 現代充氣膜結構的誕生: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充氣膜結構是1946年建成的高18.3m、直徑5m的多普勒雷達穹頂(DopplerRadome)。
它是由美國工程師Walet Brid設計,用于保護雷達不受氣候侵襲的一種罩棚
- 技術發展與應用擴展:1950至1970年間,美國、德國等地相繼建造了大量類似的穹頂,直徑最大可達60米,顯示出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上,日本建筑師川口衛(MamoruKawaguchi)設計的日本富士館;
1988年日本建成了東京穹頂(ToyokoDome)。
2002年瑞士建成了具有橢圓形氣囊膜屋面的Aigle自行車競技場
2006年建成的德國世界杯安聯球場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八萬人體育場、鳥巢內部屋頂的膜結構
- 多樣化應用:由于充氣膜結構內部具有富氧、不受外界天氣干擾的特點,它開始被廣泛應用于體育場館等領域,如滑冰場、游泳館、羽毛球場等。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八萬人體育場、鳥巢內部屋頂的膜結構
充氣膜結構具有利用其良好的密閉性和空氣支撐可以實現大跨度的優點,在倉庫廠房、儲煤棚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降塵節能,同時還保護了環境。
- 臨時性應用:充氣膜結構最早被用作臨時的軍事或緊急住房,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探索更多的用途,如臨時性展覽館和災害救援設施。
- 國際交流與展示:1970年大阪世博會上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膜結構建筑,這標志著膜結構在國際舞臺上的展示和交流。
綜上所述,從早期的構想到現代的廣泛應用,充氣膜結構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而且在建筑領域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諾科空間膜結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9124677號 XML地圖